赭曲霉毒素A(OTA)作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真菌产生的强毒性代谢物,广泛存在于谷物、饲料、酒类及中药材中,其致癌、致畸及肝肾毒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
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OTA-IAC)凭借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净化能力,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关键工具。

1.技术原理:抗原抗体反应的精准捕获
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的核心在于将单克隆抗体交联于琼脂糖凝胶微球或纳米材料表面,形成特异性识别位点。当含OTA的样品提取液通过柱体时,OTA与抗体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其他杂质则随流动相被洗脱。该技术利用免疫亲和层析原理,实现了对OTA的靶向富集,显著降低基质干扰,提升后续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在检测谷物中OTA时,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的样品,HPLC检测的信噪比可提升5倍以上。
2.操作流程:标准化与高效性的结合
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的操作流程分为预处理、上样、洗涤、洗脱四大步骤。首先,将柱体恢复至室温并排空保存液;随后,将10mL样品提取液以1滴/秒的流速通过柱体,使OTA与抗体充分结合;接着,依次用真菌毒素清洗缓冲液(含氯化钠、碳酸氢钠及吐温-20)和纯水淋洗,去除未结合杂质;最后,用1.5mL色谱级甲醇洗脱OTA,收集洗脱液并稀释后,可直接用于HPLC或LC-MS/MS检测。整个过程仅需15-20分钟,且回收率稳定在90%-110%之间。
3.应用场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覆盖
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粮食、饲料、酒类、调味品及中药材的检测。例如,在检测酒类样品时,需先通过脱气处理去除二氧化碳,再以提取液稀释后上样;而在中药材检测中,则需结合均质提取和离心过滤步骤。该技术符合GB/T 23502-2009、SN/T 1746-2006等国家标准,检测限可达0.1μg/kg,满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要求。此外,它还可与ELISA试剂盒联用,实现高通量筛查。
4.技术优势:精准、高效与经济的平衡
相比传统净化方法,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具有三大优势:其一,特异性高,抗体柱容量达100ng以上,可有效排除黄曲霉毒素等其他真菌毒素的干扰;其二,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适合基层实验室;其三,成本低廉,单柱价格较LC-MS/MS前处理耗材降低60%以上。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它将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临床毒理学研究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